客廳三人座模塊沙發和大理石咖啡桌均來自Menu,一側的黃色扶手椅出自Tacchini, 地毯是cc-tapis出品,頂燈來自Wa?stberg。
設計師蔡為和姚敬Cooky第一次溝通是通過電子郵件,她偶然看到蔡為給朋友做的一個私宅項目而找到她。先是你來我往的幾次郵件傳信,等長駐柏林的蔡為來上海的時候,兩人見了一面就定了合作意向。雙方都比較大膽,基于“化學效應”的信任感。最后裝修用時兩年,最大的挑戰來自遠程溝通、落地執行和后期配合,信任從一點一滴的小事真正建立起來。
各具主題的多功能模塊與功能分區對應的色彩方案,是這個家的魔力法則。
餐廳是醉人的酒紅色調,軟木基底大理石餐桌來自Frama, 白色吊燈來自astep。
這個家位于上海市中心一套200平方米的公寓內,原本是三室一廳的格局。建筑師出身的蔡為首先考慮的是既定的空間列是否合理,考慮到業主是自住,設計師將相鄰的兩間臥室打通,露出更為寬敞舒適的開面。“國內的公寓住宅基本都有一套應對大數據的成熟系統,它根據既有的家庭人口、 成員需求和生活習慣來預設, 但實際上現在我們接觸到的 客戶越來越多地擁有自己的個性化訴求。”
屋主姚敬Cooky(右)從事地產設計裝飾相關行業,設計師蔡為(左)是Buschmeyer + Cai建筑事務所聯合創始人,曾入圍2019 AD100中國最具影響力建筑、室內設計精英榜單。
在蔡為看來,室內設計師提供的是一個更好的空間方案,她把平面布局當成圖紙來讀,先梳理空間和動線,然后再去定義和豐滿它。為此,蔡為特別設計了一個個柜子的體塊,由它們界定出使用空間,打造出餐廳、書房和臥室等場景區域,同時,這些柜體兼顧了大量儲物收納功能,保持了視覺上的干凈整潔。
“ 拼花的木地板“讓我想到Paul Klee的畫作,他用到大量小的色塊,最后形成一種更均質的視覺效果。” 客廳的用材和肌理展現樸實沉穩的基調,木地板拼花用的是一種德國工業建材的邊角料,當木頭一片片拼起來呈現出像素化的效應。
由此,這個家原本簡單周正的格局,借助設計師魔法般的構思嵌套在一個個盒子里。房間裝的都是轉門,讓整個空間都流通 了起來,動線也更為自由。姚敬Cooky 笑言自己是“私人定制式的全權 委托”,她尊重設計師和團隊的專業性,而自己是負責提問的人,她拋的首要訴求就是通風和采光問題。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,設計師又在室內加入了許多玻璃和鏡面元素,將光引入室內,比如家里的移門多為鏡面門,客衛介入三面式鏡柜,套內浴室隔斷用的是Glas Italia彩色玻璃屏風“。盒子的存在讓常規空間有了迷宮般的延展性,而鏡面和玻璃會讓你更為迷惑。”設計師狡黠地說。 在解決了空間布局和通風采光后,房間的設計風格是下一個要點。姚敬Cooky喜歡明快的色彩,蔡為給主臥定了靜謐的深藍,餐廳是醉人的酒紅,廚房櫥柜是更為亮眼的鮮紅,其他“盒子”則是帶灰度的粉和藍“。我們在局部提亮,用柔和中性的顏色來平衡整體,以此達到美感和協調。”
用柔和的中性色 來平衡整體,通過局部提亮達到協調美感。
柔美而富有張力的圓拱造型貫穿設計始終,站在這里可以瞥見廚房一抹亮眼的鮮紅。
這個家不存在過分的裝飾性,隨處一個小景就構建起家的神圣感。胡桃木和皮質餐椅來自PP M?bler。
客廳的藍色柜體中央嵌套了透明金魚池,前方黑色皮革兩人座沙發來自CHS,背后就是主人用于工作的客房。
在色彩之外,用材和肌理恰如其分地展現出迷人特質。客廳地面是木地板拼花,用的是一種德國工業建材的邊角料,當木頭一 片片拼起來時呈現出像素化的效應“。讓我想到Paul Klee的畫作,他用到大量小的色塊,最后形成一種更均質的視覺效果。”餐廳和臥室則是白色大理石地面,和木地板片 同樣大小的條狀形制,以馬賽克拼法來呼應節奏。
花瓶中的綠意帶出禪意靜謐的客廳一隅,花瓶出自minimaist,地燈來自astep
餐廳酒紅色展示柜的一角,放置著主人工作和旅行帶回來的收藏。
當下設計還充分考慮到未來延展性的可能,比如主臥能隨時恢復到原本兩室的格局。衣架來自 Living Divani,墻面柜皆為定制。
可以說,這個家不存在過 分的裝飾性,所有會引起你強 烈注意的都被有意“忽視”了。 客廳沒有電視機,因為它對墻體和路線過于依賴,主人希望在這里單純回歸到休憩聊天的 狀態。她不用鋼琴或者不在書桌伏案工作時,推上移門就能完全隱藏起來。這些細節背后的考量,甚至細微到個人物品上。比如,屋主一年中有一半時間都在出差,設計師做了能夠嚴絲合縫裝進她6只日默瓦行李箱的柜子。而眼前的設計還充分考慮到未來延展性,比如主臥留了電視專用的地插,這里也隨時再度恢復到兩室的格 局“,如果個人生活有了可預見的變化,這個家依然能承載新 的需求。”蔡為如此解釋。
加入玻璃和鏡面等設計元素, 將光更多地引入室內。 主臥套內浴室用Glas Italia彩色玻璃屏風作為隔斷,便于增加通透性。
姚敬Cooky是邏輯及條理清楚之人,對她來說,家的“功能性遠大于美觀”。看上去和住進來是兩回事,她更在意的是實際居住的舒適性和感受度。比如,在全面考察了德國先進的毛細血管暖通系統后,她結合上海的天氣和可能出現的問題,最終還是選擇了最穩妥的地熱系統。“家就物理性而言就是一個房子,它的意義在于你內心房子的需求,你能掌控和負擔 的區間,包括養護等方方面面。”姚敬Cooky表示,家就是用來生活的,要回到你最本真的需求。